階段一、壓力累積

當施虐的男性處於憤怒的情境中,隨之而來的就是莫名的指責、爭吵、佔有慾、嫉妒感增強、攻擊行為、壓力、焦慮及憤怒的增加。然而婦女所要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壓力,必須安撫、順從、接受及合理化施虐者的行為,並掩蓋所發生的事件,承受焦慮、憤怒及恐懼的壓力。

 

階段二、暴力暴發

此階段施虐的男性所引發的暴力行為有:肢體上的虐待、性虐待、口語威脅、情緒虐待等等。其發生的原因通常是為了小事而施虐,以教訓的方式或合理化的暴力行為,來指責受虐婦女的不是。施虐者所造成的傷害,也主導著是否結束此暴力事件,對自我的價值感降低,甚至於感覺到疲憊。當暴力事件暴發的時候,其實受虐婦女是很難去阻止施虐者的暴力行為,只有被動的接受、迴避、不相信、情緒崩潰、無精打采、覺得無助、憂鬱、孤立、自我價值感降低,以找出試圖改變的方法,來淡化心裡與身體受傷的程度。

 

階段三、平靜、愛、否認

到了這個階段,施虐者會表現出懺悔的態度,如,慈愛、後悔、仁慈、尋求原諒來淡化所造成的傷害,並且承諾他一定會改變或補償受虐者,需要獲得受虐者的接受,來證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因而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矛盾感。有些施虐者也可能不會歷經此階段,而回到階段一的過程,使暴力行為不斷發生。當受虐婦女陷於階段三的情境裡,往往會被說服,認為離開會感到自責,必須對施虐者的行為負責,重新相信他和強留下來的決心,感受自己是被需要與重視,以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其對自己的行為也會感到困惑與矛盾。

 

從暴力循環中,可以觀察到愛與暴力是一種愛恨交織的情網,要掙脫並不是件那麼容易的事,有許多家暴事件到最後引發毀滅性的激烈手段,以佔有慾、嫉妒心強、攻擊行為最為常見。對於缺乏溝通和不善表達者,言語上的衝突是主要關鍵,甚至於出現以暴制暴的行為發生,反而出現夫妻關係的決裂,生命因而遭受到威脅;而善於溝通和表達者,採取以柔克剛來制止暴力事件的發生,把傷害與威脅降到最低,以確保生命的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na1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