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學派有不同的輔導方式,以案主的自身問題做為治療的方向,

幫助案主從過去成功的經驗到回歸到現實層面,

進而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做的改變,

或許並不是每次的治療都能得到該有的成效,

而我們也只能扮演著協助案主的角色,

最後,仍需要尊重案主的意願,來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

現在社會中有許多的問題,如家庭、婚姻、失業、精神、情緒、自傷與自殺等。

個人問題的發現,有許多問題的引爆點在於家庭成員的衝突事件,

其家庭問題是造成個人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

由於,內在心理失衡所產生的封閉,

對外求助的力量也會顯得比較微弱,

在情緒的壓抑可能成為日後事件的引爆點,

更嚴重的話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所以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關係其實是很重要,

情緒憂慮對於個案而言都是具有殺傷力,

不只是家庭問題會帶來負面的想法,

其他問題的衍生也是具有自我毀滅的根源,

不得不預防自我毀滅的可能性。

在自殺防治中心強調當愛惜生命,尊重生命與認清生命的價值,

其目的就是不願意見到自我毀滅性的發生。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無法掌控時,

因而產生自傷或自殺行為,社會所要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

如,到現場處理員警、消防隊、社工員與專業人力的投入等等,

有時候也會達不到應有的成效,因而前功盡棄造成悲劇。

有些則是在處理的過程中,

案主心裡懷恨便會揚言要到協會來抗議,或是來電恐嚇與騷擾。

對於處在第一線的專業人員而言,

自身的安全問題成了最大的威脅,

這樣子的輔導成效並不如預期的好,

對於事件的處理也將面臨到很大的挑戰。

人都會有一種逆向思考的能力,

當某事件引起對當事人的不滿與憤怒時,可以轉換另一種思考方式,

來覺察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優點,

使自己對事情的處理態度轉移不滿與憤怒的方向。

當某事件引發了當事人的不悅,應該沉澱自己的心情靜下來思考,

等待問題解決的同時,也讓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思考會帶給自己不同的見解。

相信在重新思考後有許多人會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

自己要如何來做改變以達到自我期許與滿足。

這時必須要有具體的行動,有改變的意願和計畫執行,

從了解自己開始進而改變來達成預定目標。

現實治療的目的也是改善溝通關係的方法,

讓他(她)們相互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而不是責備對方的錯誤,

可以花些時間來分享彼此內心的想法與夢想,

能夠心平氣和的來做溝通,

也讓自己更了解內心的期望與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na1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